(1)建筑垃圾现场再利用技术
目前,使用较多的建筑垃圾现场资源化再利用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利用短钢筋头制作楼板钢筋的铁支撑、地锚拉环;利用废弃的木枋、木胶合板铺设办公区、道路防护棚的防护板、后浇带防护板;利用每次浇筑剩余的混凝土浇筑女儿墙、构造柱、后浇带预制盖板等小型构件、硬化场区道路等。各类的建筑垃圾现场再利用技术属于“低级利用”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技术,从建筑垃圾资源化管理原则中可以看到,此类建筑垃圾利用方式的资源化生态效应是最高的,因此,应按照“重点推广低级利用、大力发展中级利用、有针对性开发高级利用”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利用技术应用原则,加大应用“低级利用”的建筑垃圾现场再利用技术,从而确保建筑垃圾的现场消纳,减少建筑垃圾的外运量。
(2)建筑垃圾资源化现场循环再利用管理流程分析
一般,建筑工程按照其建造地点不同可分为空地上建筑工程和迹地上建筑工程。这两类建筑工程的建筑垃圾现场循环再利用管理流程如下图。
图中,空地新建建筑施工垃圾的现场再利用可以通过不同施工阶段产生建筑施工垃圾的交叉循环利用来实现,即:将施工现场生成的可再利用建筑垃圾,投入到施工过程的其他子阶段中加以利用。
迹地上的旧建筑经过科学、合理拆除后,一部分旧建筑拆除垃圾便可在接下来的原地或异地新建施工过程中加以利用,减少旧建筑拆除垃圾的外运处理量。同时,后续新建施工中产生的建筑施工垃圾也可以如上所述在各施工阶段中加以应用。美国南加州道奈市煤气公司兴建的能源中心大厦建设正是充分利用迹地上的旧建筑拆除垃圾,使旧址上大楼的60~70%的建筑拆除材料得以重新利用,新楼建设节省开支320万美元,并产生难以估量的环境效益。
对不能就地直接再利用的建筑拆除垃圾或建筑施工垃圾,要按照相应的建筑垃圾处置计划,集中送到场外指定回收站或建筑垃圾填埋场,能不随意倾倒或填埋。
由此可见,上述建筑垃圾现场循环再利用流程应该是建立在好的的施工现场管理基础之上的。通过好的的现场施工管理可有助于实现建筑垃圾的产量分析、分类收集及再利用等方面的管理工作。此外,促进建筑垃圾的现场再利用要加大建筑垃圾“低级利用”技术的科研力度,并采取系列措施使其技术得以推广和转化;要加强建筑垃圾生产者的责任意识,并采取相应的约束或激励手段促进建筑垃圾生产企业进行建筑垃圾的现场再利用,例如:可通过行政强制手段,在相关的条文规定中明确规定相应责任人采用某些成熟的建筑垃圾再利用技术,或者对于开展建筑垃圾再利用技术开发与应用的企业,国家可设立“建筑节约奖”给予奖励,并且考虑与该企业资质等级评定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