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建筑施工垃圾的原始状态就是各种建筑材料,由于各类原因造成的建材浪费、损耗便形成大量的建筑施工垃圾,这些原因大致分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建材的现场系列管理方法不当。建材采购、运储以及剩余建材的后期处理等系列管理不当,都会不同程度地导致建筑施工垃圾的产生。其中,施工中的剩余建材处置一般有三种结果:再出售、储存、垃圾。对于剩余建材的再出售和储存而言,往往会因为建材在现场放置过程中其质量有所下降或由于出售成本或储存成本等原因而未能实现,最后剩余建材大多便成为建筑垃圾。
另一方面是现场施工的协调与沟通不足,施工技术水平低下。目前,我国现场施工管理比较粗放,责任边界不明,各专业承包商之间缺乏必要沟通与协调,各自为政、频繁返工现象颇为多见。在此情况下,建材浪费、损耗现象在所难免。据资料显示,因此种原因产生的废砖石约占 80~85%,大块废木料约占 85~90%,废石膏灰胶纸夹板约占 90%。另外,由于施工人员素质低下、技能欠缺、施工机械化程度不好的低级的施工水平盛行,也会导致严重的建材浪费。例如:由于施工人员技术不高,现浇结构在粉刷之前常要对局部构件作凿除和修补处理,同时在人工粉刷过程中形成落地灰,也约占到混凝土和砂浆废料量的 60~70%。
因此,基于上述分析,根据工业生产管理理论,如清洁生产管理理论、5S 管理理论等,完全可以通过有效的建筑施工管理来实现建筑施工垃圾的减量化。
(1)加强建筑施工组织管理,促进建筑施工垃圾源头减量化
①建立建筑企业内部的建筑垃圾管理目标责任体系
为了促进企业内部对建筑垃圾实施有效管理,建议在建筑企业内部建立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建筑施工垃圾管理目标责任体系。
②编制体现建筑垃圾的减量化管理的施工组织设计
体现建筑垃圾减量化的施工组织设计可以从有序的施工进度安排、科学而合理的施工方案、建筑垃圾处置计划及其处置设备等方面加以考虑。
(2)加强施工质量管理,保证建筑垃圾源头减量化
①加强现场的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工作
图纸会审时,施工企业技术人员应该就图纸中易导致建筑施工垃圾增加的部位或做法向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提出自己的可行意见或方案,减少建筑垃圾产生的几率。
②强化施工预检和定点检查工作
施工预检可以有效防止工程质量问题发生,尤其在放置轴线尺寸、标高、墙体洞口留设及模板尺寸等方面要控制到位,防止因此后的施工偏差而不得不返工重做。要科学组织合理的流水施工,做好隐蔽工程的质量检查和验收工作,尤其对影响建筑质量至关重要的结构部位施工和材料的使用要定点检查,坚决杜绝建筑过程中偷工减料、以次充好,避免因发生质量问题而修补处理时产生建筑垃圾。
③提高施工水平
专业、规范的施工队伍不仅可以加快建筑施工进度、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同时更能有效地节约建筑资源。
(3)加强建筑材料方面的管理
在项目成本管理中,建材成本所占的比重最大,可达70%左右。当建筑用材成为建筑施工垃圾后便形成了双重经济成本,一是建材浪费价值和建筑垃圾处理费用、二是购买相同数量、规格的建材费用和重新施工使用建材的成本。
①钢筋混凝土现浇结构用材的减量化管理
现阶段,钢筋混凝土现浇结构在我国的建筑结构类型中占据相当大的比例,建设中所需要的模板、钢筋、混凝土、砂浆的消耗量非常大。
②加强建材施工使用前的管理
对施工中所需的建材作投入产出测算,即:计算建材的投入量、损耗量、预测建筑垃圾产生量。
③坚持余料回收管理
除了按照施工进度合理、好的地使用建材构建成建筑实体之外,在正确核算建材消耗水平的基础上,坚持建材余料回收,防止把余料当作施工垃圾处理。
(4)建立有效的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制度
建立和完善有效的现场管理制度可以约束或激励企业内部各责任者行为,从而在建筑垃圾管理的目标责任体系中减少建筑施工垃圾的产生。
①开展教育、培训制度。
②建立限额领料制度。
③加强现场巡视制度。
④实行严格的奖惩制度。
可见,广大的建筑承包商对建筑施工垃圾减量化管理担负着重大的责任,要使上述的建筑垃圾减量化措施得以实行,就需要在建筑垃圾资源化的外部宏观环境条件作用下,不断提高建筑承包商对建筑垃圾的管理意识(主要包括建筑垃圾减量化管理意识、现场再利用意识以及场外集中定点处理意识),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实现好的的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同时实现建筑施工垃圾减量化。